海外红人营销:为什么你花了预算,却没“种”下用户认知?

2025-06-09 10:00 Vincent

当越来越多品牌把预算砸进海外红人营销,焦虑也随之而来:我找了红人拍视频,曝光也有、点赞也不低,可怎么就没人记得我是哪个品牌?归根结底一句话:内容没有“种下认知”,只是短暂“蹭过视野”。

海外红人营销不是一次合作拿下销量,而是一次内容“种草”+“扎根”的过程。品牌如果想要真正破圈,就不能只看转化数据,更要盯着用户脑海里是否出现了“我认识这个牌子”的感觉。

红人内容是“表达”,不是“搬运”

很多品牌把红人当“外部广告部”:给一份brief、写一段slogan、要求展示几个卖点,然后等红人照搬执行。结果看似流程清晰,最后内容却像“说明书带货”一样枯燥无感,用户滑过就忘。

真正的海外红人营销不是复制话术,而是让红人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一遍品牌的逻辑。比如,海外生活博主说:“我买它不是因为牌子,而是它真的让我收纳变简单。”这比品牌自己喊十遍“创新收纳结构”更有效。

pexels-photo-935743.jpeg

用户记住的,从来不是功能,而是情绪

你回想一下:上一次你在TikTok或YouTube上被种草,是因为红人讲了功能有多牛,还是因为他说出了你也遇到的问题?

海外红人营销最核心的打法,是找准一个共情点,让用户在视频里对号入座。比如“长期加班没时间打扫?我找到了这台吸尘神器”;“厨房太小但收纳太多?我用这个神器解决了。”不是炫技,是陪你生活。


只有这样,用户才会记住品牌,不是因为你强,而是因为你“懂”。

平台“表达风格”,决定你该怎么讲

很多品牌在不同平台复制红人内容:Instagram上好用的视频,搬去TikTok却没人看;YouTube上的讲解式合作,在Shorts里却显得拖沓。

原因在于,每个平台有自己的“内容节奏”与“用户期待值”:

-TikTok要快节奏+钩子感

-Instagram看视觉感+生活方式

-YouTube看完整故事与价值深挖

品牌如果不理解平台特性,就无法真正让红人的内容“讲对话”。海外红人营销不是“一稿三发”,而是“一品多讲法”。


营销最怕一锤子买卖,红人要做“表达资产”

一个好内容,哪怕是小红人拍的,也可以成为品牌后续官网素材、广告脚本、用户沟通的“表达资源”。这才是海外红人营销的终极价值:不止曝光,更是“共识的沉淀”。

把内容当工具的品牌只能打一枪换一炮,把内容当资产的品牌,才能让红人表达持续放大影响力。你不该只问:“这个红人值不值得合作?”你应该问:“他的表达,我未来能不能反复用?”

最后说说

海外红人营销不是烧钱换点赞,而是用一次表达换用户长期记忆。你想被看见,更要被记住;你想转化,更要“入脑”。品牌只有跳出“流量收割”的思维,转向“内容沉淀”的策略,才能真正把红人变成增长的底层动力。

海外网红营销.png

映马传媒(InsMark | insmarkmcn.com—一家立足中国、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海外红人营销服务商,致力于为跨境品牌提供全球化的红人营销解决方案

公司始终以服务成就增长,专业决定效果”为理念,打造标准化流程与高度可控的项目机制。每一个环节,都以客户的商业目标为导向,确保内容落地,结果交付。

映马传媒是TikTok官方MCN机构更是TikTok资深生态合作商,多次帮助TikTok完成全球拉新与内容生态搭建。并长期与泡泡玛特、Temu、Anker、完美日记(Perfect Diary)、阿里巴巴、JMGO、CamScanner、Ulike、Govee等一线出海品牌合作。涵盖北美、欧洲、东南亚等重点市场,覆盖TikTok、YouTube、Instagram、Facebook等主流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