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亚市场打法不同?KOL agency如何重构红人合作逻辑

2025-06-21 10:16 Vincent

出海投放,很多品牌最先盯的是欧美市场,但真正让许多中小品牌跑出爆款的地方,往往是东南亚。

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菲律宾、泰国这些国家,社交活跃度高、用户接受度快、红人价格相对友好,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“内容增量区”。

但问题也很明显:

东南亚的红人合作节奏慢、内容风格杂、沟通摩擦多,品牌很容易踩坑。

不是市场没潜力,而是打法不对。而这时候,一个真正了解本地文化、平台生态和红人使用习惯的 KOL agency,就成了你是否能玩转东南亚市场的关键分水岭。


红人节奏不统一,问题出在合作机制

很多品牌反馈:“印尼的红人老是不回消息”、“菲律宾达人改稿效率很低”、“上线时间完全失控”。

但这些现象的背后,是因为品牌依旧用“欧美投放逻辑”去管东南亚。

在东南亚,红人往往身兼数职、内容节奏靠“灵感”、交付逻辑不标准,导致品牌在推进中频繁卡壳。

一个熟悉东南亚打法的 KOL agency,不是强控红人,而是懂得建立适配型合作机制:通过提前节奏卡点、内容模版拆解、任务分发细化,让非标准化红人,也能跑出可控节点。


内容风格杂,不等于创作差,而是缺少视觉锚点

东南亚内容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“强地域感”——热带色调、生活流感重、剪辑更自由,

品牌如果一味追求“欧美画风”,不仅内容跑不动,反而引发用户反感。

KOL agency 会帮助品牌做“风格适配”:

  • -指定内容色调建议,但不控镜头表达

  • -给出场景氛围建议,而不是死板脚本

  • -在产品表达上强调“日常使用感”,弱化“专业参数介绍”

通过这些“平台语法+本地审美”双向对齐,让红人拍得顺、用户看得舒服、品牌也能保持调性统一。

student-849825_1920.jpg

沟通成本高?本地PM机制是解决关键

语言和习惯差异导致很多品牌在东南亚推进缓慢。红人多用本地语言、英语水平参差不齐,很多细节表达不到位,最后合作流于形式。

一个有东南亚操盘经验的 KOL agency,核心价值在于拥有本地PM机制:

  • -本地语言母语者进行红人对接

  • -红人交付用标准化工作流+内容云端平台做追踪

  • -拍摄中视频版本同步发送,避免最终成片全盘返工

  • -本地团队+中方团队双向翻译+项目推进并行,避免时差耽误

沟通跑得顺,节奏自然就提上来了。


节点投放打法更关键,内容要聚焦节日+区域文化

东南亚国家节日密集,比如斋月、泼水节、独立日等,这些节庆才是用户关注度最高的时间段。

KOL agency 会结合当地热点,规划内容结构:

-在节日前3周进行软性铺垫,种草生活方式

-在节日期间发布“与节日有关联”的产品使用内容

-结合红人生活场景设置“节日送礼/节日出行/节日返校”主题

这样一来,品牌内容更容易嵌入用户日常生活,打破“广告内容”的防御感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。


最后说说

东南亚不是欧美的降级版,它是另一种内容打法的升级场。

如果你还用传统打法投东南亚,踩坑只是时间问题;但如果你能借助一个真正熟悉本地文化、内容风格与红人沟通机制的 KOL agency,

你会发现:东南亚才是最容易“撬动品牌内容增量”的黄金带。

会做内容的是红人,会做项目的是agency,而会跑市场的品牌,一定是跟对了懂市场的团队。

海外网红营销.png

映马传媒(InsMark | insmarkmcn.com—一家立足中国、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海外红人营销服务商,致力于为跨境品牌提供全球化的红人营销解决方案

公司始终以服务成就增长,专业决定效果”为理念,打造标准化流程与高度可控的项目机制。每一个环节,都以客户的商业目标为导向,确保内容落地,结果交付。

映马传媒是TikTok官方MCN机构更是TikTok资深生态合作商,多次帮助TikTok完成全球拉新与内容生态搭建并长期泡泡玛特、Temu、Anker、完美日记(Perfect Diary)、阿里巴巴、JMGO、CamScanner、Ulike、Govee等一线出海品牌合作。涵盖北美、欧洲、东南亚等重点市场,覆盖TikTok、YouTube、Instagram、Facebook等主流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