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网红营销服务商:品牌还没出圈,能不能先做好“被记住”?

2025-05-17 09:33 Vincent

大多数品牌出海都想一步登天,最好是一条视频就出圈、一波投放就带货。

但现实是,内容投了、红人也发了,数据却“雷声大雨点小”。转化没见涨,粉丝没增长,评论也没几条。

问题出在哪?不是你做得不够多,而是你没被用户记住。

没有认知,曝光越多越空

你刷了几条内容、砸了几个达人,但如果用户看完之后脑中没有形成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”的印象,那你所有努力都变成了“擦肩而过”。

“记住”比“看到”更重要

尤其在品牌还没出圈、内容还不稳定、市场还没教育的时候,第一件事不是追爆,而是锁定一个清晰可认的品牌印象。

海外网红营销服务商在冷启动阶段的关键任务,不是给品牌搞爆款,而是规划出一条“可持续被刷到+反复可识别”的内容线。

pexels-photo-57690.jpeg


被记住=出现频率 x 内容统一度

一个新品牌在社媒上最该做的,是制造“高频低干扰”的出现。

什么意思?不是你刷屏,而是你用一致的口吻、重复的场景、统一的红人类型,在目标用户的时间线上“稳稳出现”。

比如卖一个通勤包,红人可以用不同身份出镜:通勤博主说“装得下午餐和电脑”;学生博主说“耐脏又能塞课本”;极简生活类红人说“只有这个我一直在用”。

三个内容不一样,但讲的是同一个价值锚点。当用户刷到第三个视频,他会说:“诶,这个包我好像在哪看过。”

你不需要轰炸,只要在他的内容世界里,多次有存在感。


被记住的前提,是内容有“语言钉子”

“品牌说人话”听起来老套,但真的太重要。大多数用户记住一个新品牌,不是靠功能点,而是一句够真实、够具体、够戳心的表达。

  • “懒得收拾的救星”

  • “适合怕麻烦星人”

  • “出门只带它就够了”

这类表达没有品牌感,但有“用户感”。当红人用这种话术反复出现时,品牌印象就稳了。

海外网红营销服务商会优先设计“内容锚词体系”,让每一个红人都在说同一件事——用不同方式说同一句话,这比一堆短视频杂而无章更容易形成用户认知。

被记住后,才有被购买的可能

你刷一次,让用户点开链接,这叫“投放效果”;

你让用户刷三次、看到两次红人说你,下一次再遇到类似产品时,他想到你,这才叫“品牌印象回流”。

前者靠投钱,后者靠内容策略。

有经验的服务商会帮你打磨出从冷启动—记住—建立信任—转化的节奏图,不让每条内容只是短期曝光,而是长期“打标签”。

尤其对中小品牌来说,预算没法跟大牌拼,但品牌感知可以靠内容“抠出来”。

最后说说

不出圈没关系,但别让用户“看完就忘”;没爆款也没关系,但要让你的视频有“我在哪见过你”的熟悉感。

当用户记住你是谁,你再开始讲品牌理念、主张、功能点,那才有意义。


品牌的第一阶段,不是高调出圈,而是安静地渗透进用户的注意力里。

首图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