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海这两年,不少品牌都卷疯了。你推爆款,我上热搜;你铺达人矩阵,我建内容工厂。结果最后谁赢?
不是预算最多的,也不是最先入场的,而是卡得住位置、守得住用户心智的品牌。
一、红海厮杀里,谁先站稳用户心智,谁就占了坑
很多品类,比如厨房收纳、美容仪器、宠物用品,在TikTok或Instagram上已经是超级内卷。
大家内容都拍得差不多,价格也都差不多,产品差异感又不明显。这个时候决定胜负的,不是性价比,而是你“看起来像谁”。是更专业?更懂生活?更有温度?
也就是说,你在用户心里的“位置”是什么?
有些品牌就靠几条很生活、很“本人”的红人内容,成功树立起了“懂普通人烦恼”的人设,从此之后这个人设就成了这个品类的代表品牌。
这就是“卡位”的本质:先讲明白你是谁、为谁存在,别等用户自己猜。
二、打广告不如立人设,你不可能抓住所有人,但你可以圈住对的人
有些品牌一上来就想“内容覆盖所有人”,找美妆博主说颜值,找理工达人说科技,找妈妈号说安全,结果搞得四不像。
其实聪明的服务商会劝你聚焦,先卡一个“钉子”:你这个品牌在什么场景、什么人群里有说服力。
我们曾帮一个防过敏床品品牌做策略,只找那种长期分享哮喘和过敏生活方式的博主做深度合作。虽然粉丝不多,但精准得像手术刀,转化率拉得飞起。
三、爆款只是手段,占位才是目的
爆一条视频、卖一波货、赚一阵钱都不是问题,难的是你能不能让用户下次再刷到类似产品时,说一句:“我上次好像看到某某牌子。”
这个“某某牌子”如果是你,那你赢了。赢的是场景记忆的先手权,是对这个品类的默认认知。
海外网红营销服务商真正应该做的,不是让你一时风光,而是让你成为行业里“被提起的名字”。
四、卡位思维还得配合内容布局,不然只是空谈定位
要想占位,你的内容就不能乱发。不能今天是科技酷感,明天又生活小确幸,后天做环保自然派。
用户是不会帮你归类的,你不统一表达,他们只会困惑、划走。
所以,一个有实操经验的服务商,往往会帮你设定清晰的内容定位结构,比如:
-80%主打调性统一的红人内容做场景沉淀
-10%做挑战、话题扩圈
-10%做专业背书、深度测评
这样你品牌不光有“模样”,还有“系统”。
最后说说
在一个什么都能买、谁都能带货的年代,真正的竞争不是谁声音大,而是谁最早在用户脑子里留下了位置。网红营销不是群架,是心理战。谁先卡住用户心智,谁就先赢一步。